前言: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2016年以来,我公司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定点帮扶丰顺县高华村。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公司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公司两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兼帮扶村第一书记居世峰、许雄彪,强化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团结带领村民,围绕脱贫攻坚任务,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帮助高华村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出门可见盈盈碧水,极目能观落青山,在山环水抱的美丽高华,万物在夏日充裕的阳光下欣欣向荣,一阵清风拂过,橄榄林沙沙作响,缀得满满当当的果实轻撞出醉人的甜香,丰收在望的喜悦早早挂在了村民荣叔的脸上,他习惯地点上一根烟,在吞云吐雾中想起以前的高华村,那时候青榄还是那么甜,可日子却是苦涩的。
省定贫困村高华村,位于梅州市丰顺县,这里山多地少,交通闭塞,积困已久。2016年,广东省尊龙凯时研究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响应国家扶贫号召进驻高华村,他们谋产业,定规划,抓落实,带领高华村贫困户,蹚出了一条精准帮扶的脱贫路。高华村的山乡巨变,诉说着我公司扶贫工作的巨大成效。
调研先行,建档立卡打基础
村民的信任是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驻村工作队刚进村时,村民都怀疑,连村干部都难念的本地经,这些城里“外来和尚”能念好?面对质疑,居世峰同志没有豪言壮语,而是马不停蹄地深入调查摸底,历时10天走遍了高华村的山山水水,32天内走访了205户近600余人,用脚步丈量了高华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倾听了每一家难念的“穷经”。
走访为贫困户的认定准备了条件,但高华村历史遗漏问题多,情况复杂,为当上“贫困户”,有村民吵得面红耳赤,还有村民借酒装疯卖傻在村委前“耀武扬威”闹事,甚至有人发恐吓短信施加压力,居世峰同志没有被吓倒,通过“请进来”,让村民进办公室说说心里话,又“送出去”,将国家扶贫政策讲到村民心坎上,为此,作为外省人的居世峰同志听懂了潮、客方言,和谁都能亲切地唠唠家常,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然于心,思想工作也化难为易。紧接着,他多次召开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大会,推进村事民议,真正以理服人,最终贫困户名单公示时,全村无一户有异议。
为进一步落细落实贫困户信息,居世峰同志白天风尘仆仆,晚上挑灯夜战,为贫困户建档立卡105盒210本,详细登记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信息,为省信息采集、建立大数据库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为下一步精准扶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扶贫必先识贫,在解决“扶持谁”的问题上,居世峰同志一炮打响,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至此,新来的驻村干部深孚众望,扶贫工作首战告捷。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筑堡垒
过去,村党组织长期软弱涣散,村民对“两委”工作不答应、不满意、不认同。而现在,村“两委”却“无须扬鞭自奋蹄”,在这巨大变化的背后,是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基层党组织“领头羊”的示范效应。的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高华村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
“兄弟,高华村是远近闻名的‘难搞’!”未见其面,先闻其民风。果然,刚摸清贫困户基本状况,就有村民前来告状。原来,刘老汉因门前路基塌方长期反映无果,与村委“积怨颇深”。秉持着“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信念,我公司驻村干部自兼任帮扶村第一书记以后,决定先从村党支部建设抓起,年均组织开展学习30多次,引导村“两委”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成高华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村务窗口”,更新学习内容,影响潜移默化,村“两委”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主动为塌方维修出谋划策,积极筹措资金,现场监理施工,当路面平坦如初,刘老汉特地上门道谢,路基从塌方到修复,村民从谩骂到感谢,村干部从推诿到主动,一项工程,不仅解决了民忧,更改变了人心。
以诚心换人心,党建引领的巨大成效构建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雄彪同志放弃春节假期,第一时间返村开展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日夜排查,有力保障了全村的安全。村民外出务工因疫情受阻,许雄彪同志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设置公益岗位,鼓励就近务工,保障春耕生产,多措并举稳就业、促民生、保增收,坚定全村战胜疫情和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
同时,作为公司团委书记的许雄彪,擅长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开展工作,组织青年职工前往高华村开展志愿活动、提供助学服务,为村里的孩子们购置篮球、排球等运动器材,工作之余与孩子们在我公司帮助新建的篮球场上一起挥洒汗水,关爱下一代成长。
村民带动,自力更生增动力
有了“指挥员”靠前指挥,攻城拔寨还需“全民皆兵”,但仍有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根深蒂固,以为扶贫就是坐等发钱,驻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只有补齐“精神贫困”这块短板,脱贫攻坚战才能稳扎稳打,为此,驻村干部制定了因户施策的精准帮扶策略。
刘德春是村里的单身老汉,仅靠一个蜂箱惨淡营生,将就懒散,穷困潦倒,许雄彪同志了解到他也想改变现状,苦于无本钱,马上为他申请帮扶资金增添蜂箱,老汉生活也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日子越过越甜。刘振华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后在家游手好闲,许雄彪同志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以心交心,鼓励他到城市闯一闯,为他提供技能培训机会,并解决寻找工作期间的吃、住、行补助,大开眼界的年轻人真正认识到奋斗的意义,靠双手拼出了美好的未来。一老一少是村里因勤致富的典型,在驻村干部的宣传教育下,贫困户观念逐步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结合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外出务工等精准帮扶措施,全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愿望空前强烈,村民们都说:“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村里喝酒赌博的少了,忙着赚钱的多了,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壮大产业,稳步增收有保障
高华村美如其名,山高景华,青山绿水让人流连忘返,但“高颜值”的背后却是脱贫攻坚的无比艰辛。全村山地面积20117亩,仅有1612亩耕地,总户数442户,相对贫困户占六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人多地少,脱贫攻坚“拔穷根”,因地制宜“换穷业”,在这注定是“硬仗中的硬仗”,面对巨大挑战,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要想富,先修路,完善基础设施迫在眉睫。为此,许雄彪同志打报告、找资金、督施工,每天忙得热火朝天,“在路上”成为工作常态。村外,一条柏油大马路打通了高华村农产品输出的“生命线”,成了村民出行的“幸福路”。村内,沿江新路与一湾碧水交相辉映,“生态河滨带”规划蓝图徐徐展开,“再把那些装饰精美的祠堂修复一新,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将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潮客文化相结合,许雄彪同志的眼里看到了古韵犹存的高华村新的发展机遇。
结合当地特色,驻村干部将橄榄、番薯种植业作为突破口,推广“企业(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股份合作等“抱团共赢”、“捆绑发展”模式,促进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同时,建立电子商务、快递下乡物流网,拓宽营销渠道,让农产品卖得出去,人民币流得进来。
借助“消费扶贫”的东风,为扶贫单位与当地厂商搭建起采购的桥梁,甘甜的姜糖等特产更加深化了我公司对高华村的帮扶情谊。此外,实施光伏发电、金融扶贫等项目,开拓思路、多方尝试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喜笑颜开,各项产业扶贫“组合拳”虎虎生威、愈战愈勇,解决了一大批又要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家庭的贫困户燃眉之急,山区生产方式正发生巨大变化。
“以前的高华村最让人操心,现在却最让人省心”,这是镇扶贫办主任对高华村扶贫工作的称赞。在居世峰、许雄彪同志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齐头并进,产业兴旺卓有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业有所成,在近期开展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中,不少贫困户为自己“代言”,讲述脱贫故事,回忆帮扶点滴,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忆苦思甜,大家感慨万千,感叹曾经生活的艰难,感恩今日生活的富足,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认为正是有了国家精准脱贫好政策,有了我公司驻村工作队,高华村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村里扶贫故事和成果在当地传为佳话。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是席大大总书记发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面对目标和挑战,我公司驻村工作队与高华村“两委”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凝心聚力啃下了最后的硬骨头,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为乡村振兴开启新的篇章。
结语: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居世峰、许雄彪同志在扶贫工作期间,能够克服路途遥远、生活不便等困难;尤其在疫情期间,许雄彪同志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第一时间赶回高华村组织防控。特别是他们刚去驻村扶贫时,其小孩出生不久,由于他们长期离家无法照顾妻女,心中满是愧疚,至今都觉得亏欠家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