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关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精细化建设公共空间”的要求,探索建立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平台,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身边项目大师做”活动。本次专访邀请著名建筑大师陈雄,讲述他设计猎桥变电站的故事。
陈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尊龙凯时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从棠下变电站到猎桥变电站]
Q1:作为参与今年活动的七位大师之一,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参与猎桥变电站的设计?
在接触“身边项目大师做”之前,市规划与自然局推荐我们为市供电局设计棠下变电站,那时候应该还没有“身边项目大师做”这个活动。原来只需要修改建筑体量,但考虑到棠下地段的重要性,我们尝试重新布局,结果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获得市供电局的赞赏和当时国规委的认可。
第二个是广州塔旁边的一个水处理加料房,我们做了重新设计,使其显得更纯粹一点,达到建筑和景观的一体化。
第三个就是去年“身边项目大师做”活动的猎桥变电站。项目组织单位邀请我的时候,考虑到当时正在做棠下变电站,同一个业主即市供电局配合起来效率更高,于是选择了猎桥变电站。所以说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机缘巧合。
[功能性、公共性和科普性]
Q2:您认为猎桥变电站的关键词是什么?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变电站与一般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不同,它只有一个功能,具有纯粹的功能性。在我看来,变电站其实是个构筑物,如果这个构筑物在配合工艺的基础上能进行有品质的形象营造,也是蛮有意义的事情。
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猎桥变电站所处的地段十分重要,位于珠江一线的景观区域,猎德大桥旁,具有景观的敏感性与公共性,在景观方面应有特殊的考量。
猎桥变电站地段的重要性
从公众的角度来说,珠江边的变电站可以是对电力设施进行宣传、展示、科普的窗口。
功能性、公共性和科普性,是我们进行猎桥变电站创作的关键词。我们的整个创作就是围绕这三个关键词去思考的,也基于这三个关键词对猎桥变电站的原方案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城市背景下的变电站]
Q3:您是如何考虑猎桥变电站细节的设计?
首先猎桥变电站是在城市背景下的变电站,整体形象应该是简约的,轻盈的,而不是沉重的,冷冰冰的。所以立面我们采用穿孔铝板,让变电站有一种半透明的感觉,加上场地的景观处理和夜间照明,形成开放、轻松的形象。
开放、轻盈的形象
面对珠江两岸的景观要求,我们对建筑体量进行了调整,临江部分稍微低一些,形成一个对公众开放的二楼观景平台。希望这个平台能够真正对公众开放,这是我们探索的关键点。
北高南低、层层退台的建筑形态
可一览城市天际线的屋顶平台
在科普性方面,我们在一楼做了一个玻璃的展示面,可以看到变电站的设备,同时二楼也植入部分宣传展示功能。我们希望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宣传的活动,例如给中小学生参观讲解,更好地发挥科普的价值。
预设的参观流线
当然,功能性还是第一位,变电站首先要满足其工艺功能的需求。供电局为避免暴雨倒灌,取消了变电站的地下部分,我们的方案同步也进行了改动。
[供电局与规自局的支持促进了设计理念的落地实施]
Q4:猎桥变电站进行了较大的创新,那么业主对此意见如何?
为了让猎桥变电站成为电力行业的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供电局增加了项目的投资,我觉得挺欣慰的。不是每一个业主都愿意这么做,互相支持才能促进项目的落地实施。
举个例子,夜间照明我们反复做了几个方案。令我们意外的是最终业主选择了投资稍大一点的方案,希望变电站的表情更丰富。这体现了业主对设计方的一种信任与支持,这个项目的设计也一直得到规自局的支持和认可。
变电站夜景效果
现在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许多事情需要推敲。我们已经完成了图纸上的推敲,接下来是样板的推敲,将图纸变成现实,去真正把握实际的效果。
[公益性项目,需要长期的激励机制]
Q5:能谈一下对“身边项目大师做”活动的感受吗?
我觉得选点十分重要,好的选点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形成示范效应。其实不一定要大师做去,一些好的团队也可以参与,这给他们提供了探索的机会。
对于我们团队来说,这么有意义的一个项目,对团队也好,对省院也好,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当然,不是每个设计机构只讲情怀,他们需要资源去支撑机构的运作。
我希望广州能形成一个长期的激励机制,对公益性项目予以更多、更长久的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士去参与设计,共同提升我们的城市空间质量。
[建立一个良好的审查制度确保成果的质量]
Q5:“身边项目大师做”活动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未来也将开展“身边项目创客做”、“身边项目全民设计”系列活动,期盼您能给予一些建议?
我认为选的项目规模应适中,建筑涉及结构、水电等各方面的事情,规模过大不容易控制。建议选择一些构筑物或者规模相对较小的项目,往往这些项目容易被忽视,但是对于城市的品质提升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建立良好的审查制度来确保成果质量十分重要。建筑师做项目有情怀,有积极性,但也有可能力量不足或偏离方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需要一个持续的审查机制对质量进行把关。2018年的身边项目大师做邀请何镜堂院士、郭明卓大师和潘安秘书长参与评审,对建筑的效果进行把关,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度,确保了成果的质量。